速報


 

2008年5月28日

生平首部座車


這台螃蟹車是大姑婆慷慨解囊的,
在此跟子珈的大姑婆說聲"謝謝"!









<延伸閱讀....>

學步車的5大疑問~讓孩子輕鬆學步


【文/曾家鳳】
許多現代家長常把學步車視為「照顧寶寶的好幫手」,但常常一忙起來,完全忘記幼兒尚乘坐在學步車中,導致發生意外。根據眾多醫師意見及文獻資料顯示,唯有正確使用學步車且確實掌握許多原則,如此才能降低危險發生機率。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丁綺文表示,學步車的設計原是希望藉由增加幼兒活動空間,給予充分探索機會,然而,因使用上衍生許多問題,讓現今許多家長面對長輩堅持要讓孩子用學步車,但自身又不確定孩子可否使用學步車而困擾。


Q1:學步車適用嗎?

專家說
.丁綺文醫師指出,一般不建議年齡低於5個月以下的幼兒乘坐學步車。須在充分顧及使用空間的安全性,且幼兒已8個月大,其腳部、背部支撐能力發展良好,較不會影響骨骼發展時,才可以讓孩子乘坐。

.台北家扶社區保母系統督導潘兆禎表示,台灣內政部兒童局已民國93年函頒「家庭托育服務環境安全檢核表」中,說明有關使用幼兒學步車「危險性高,因此,不建議使用」,並於94年5月4日正式函文至各縣市政府,要求輔導各社區保母系統承辦單位,加強宣導幼兒學步車對幼兒發展與安全造成之不利影響。

.專業保母陳聖欣表示,幼兒7~8個月大後,已經可以坐得很穩,因此,多半不願意長時間躺在睡床上,照顧者卻需要從事家務而無法一直盯著孩子,而不得不使用學步車,若能將幼兒乘坐時間控制約5~10分鐘,對於幼兒生理發展並無大礙。

.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暨小兒骨科主任指出,就小兒骨科角度而言,並不建議使用學步車,因為幼兒約4~5個月大,即可產生3種與腳有關的反射動作,但許多父母常誤以為孩子已經可開始學走路,其實不然。他強調,若一定要讓孩子坐學步車,不是著重幾個月能坐,應是著眼於以下3個觀察點:
1. 頭部支撐力已足夠;
2. 已獨立會做,腰椎可以挺直;
3. 已能自己扶著物品走路。
即使3點兼具,父母也須注意不能將孩子長時間置於學步車中。


Q2:使用學步車,可能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?

專家說

.丁綺文醫師表示,因為幼兒的肌肉發展是從中心往周邊發展,若在幼兒肌肉發展尚未完全時,即讓幼兒乘坐學步車,礙於其背部支撐能力不足,可能導致脊椎彎曲。此外,由於四肢的控制能力尚不佳,孩子比較容易跌倒,且學習成效一定不如父母預期。另外,針對「過早做學步車,容易造成O型腿」一說,她表示,此說不能完全成立,因為嬰兒在子宮中,腿型本成O型彎曲狀,無法完全推斷是學步車造成。

.潘兆禎指出,孩子使用學步車,除危險性高外,長期使用,亦可能會影響幼兒腿部大小肌肉發展。孩子在學步車上變成踮著腳尖行走,腳掌肌肉使用不平均,腳趾間的小肌肉會過度使用。此外,當幼兒奮力往前滑行時,大腿肌肉會被嚴重壓迫,不利幼兒腿、腳肌肉發展,反而對幼兒走路造成負面影響。

.林啟禎醫師表示,在統計上,過早開始接觸使用學步車,的確對於幼兒骨骼及肌肉有所影響:

1. 頭歪一邊:寶寶在4~5個月大,頸部肌肉還不夠強壯,若乘坐學步車,容易產生此狀況。

2. 出現駝背姿勢:寶寶在5~6個月大,軀幹和胸腰椎肌肉仍不夠強壯時,乘坐學步車,容易產生駝背。

3. 內外八字腿、膝內(外)翻:寶寶在6~7個月大,手腳尚未協調,雖偶可蹬腿,但容易讓學步車往後,若孩子先天具有內外八字腿、膝內(外)翻症狀,則更容易讓問題擴大。

4. O型腿:林啟禎表示,胎兒在子宮內時,多是盤坐,所以出生後,大多會呈O型腿,倘若過早乘坐學步車,因跨坐容易使壓力累積在大腿內側,更容易提高幼兒O型腿的機率。

除此之外,也可能造成往後容易踮腳走路,或是影響走路姿態,父母千萬不可因為「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」,反而影響幼兒日後的生理健康。


Q3:學步車真的可以幫助提升孩子學步速度嗎?

專家說

.丁綺文醫師表示,孩子何時會開始走路?因為每個孩子的生理發展不同,因此,父母無須刻意為了想讓孩子快點學會走路,就讓他乘坐學步車。應待孩子出現想自行行走意願時,再用學步車幫助孩子自由行走,加強其探索空間的能力,此時,若能加強幼兒使用時的空間安全,則可有助提升幼兒的自己學會走路的速度。

.潘兆禎表示,基本上,根據孩子生理發展,並不需要靠外力輔助就可學會走路,只要「多爬」,自然就能邁步走路。爬行不但可以刺激手腿肌肉發展,亦能刺激腦部前庭發育,進一步促進眼、手和腿間的協調。

.林啟禎醫師表示,學步車是否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學走速度,其實與「幼兒本身條件」相關性較大,若孩子因此而強化走路動機,多少有所幫助,然而,也有可能因行走姿勢不正確、無法模擬獨立行走所需力道,一旦脫離學步車後,反而需要更長的時間,才能學會自行行走。


Q4:學步車的安全性,好嗎?

專家說

.丁綺文醫師談到,原則上學步車的設計是有助幼兒學步,但是因為現今居家環境,愈趨狹窄,才會間接增加幼兒搭乘學步車的危險性,所以家長想讓孩子乘坐學步車,必須先評估居家環境是否已經做好以下5點安全防範:1. 樓梯有柵欄圍堵;
2. 地面沒有可能燙傷孩子的物品;
3. 桌角已用鈍器包覆;
4. 桌面沒有鋪蓋桌巾;
5. 幼兒在照顧者的視線範圍內。

.潘兆禎表示,學步車設有容易滑動的輪子,移動性快,幼小的孩子難以準確控制速度,曾有坐在學步車上的1歲半女嬰,為追走進廚房的祖母,學步車緣不慎撞到牆壁,撞擊的力道導致女嬰衝出車外,不幸栽入餿水桶中,救起後卻變成植物人。照顧幼兒的重要責任,就是要為幼兒消除一切潛藏的危機及不安全的因素,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健康成長。

.陳聖欣表示,雖然大部分的學步車已有止滑設計,不過滾輪的止滑功能,容易經過長時間使用後而有所磨損,因此,並不能達成良好的安全效用,她建議,最好是選用有煞車系統,或是輪子可調整為不動的形式,較能增加學步車的安全性。


Q5:倘若需要選擇學步車,須注意哪些事項?

專家說

.丁綺文醫師提到,學步車最大的問題還是較「容易翻覆」,因此在選擇時,她建議父母還是要挑選「重心較穩」的學步車,讓幼兒可以免去乘坐時的危險。

.林啟禎醫師提到,若一定要使用學步車,父母除了要顧及學步車重心穩不穩、坐墊可否調整等問題,尚須注意「桌面材質」,因為幼兒可能會啃咬,使用安全材質,才不會有安全的疑慮以確實維護幼兒安全。

.陳聖欣建議,父母在選擇學步車上,須注意以下3點:

1. 輪子可以固定:因為學步車的可移動性,會增加幼兒乘坐的危險性,所以,須選擇可以固定輪子的設計,此外。她以自身經驗為例,直接選擇固定式的學步車較佳,因為可避免主要照顧者因一時疏忽,忘記將學步車調整至固定的問題產生。
2. 坐墊可以調整:使用學步車的另一問題,是容易讓孩子踮腳走路,她表示,選擇時,應著重椅墊可以調整,勿擔心孩子亂走動而將椅墊調高,如此會間接導致孩子踮腳走路。她指出,要將椅墊調整至孩子的腳掌能夠平貼地面,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。
3. 椅座可定點旋轉:她建議,此時幼兒喜歡用不同的視角觀察事物,因此,選擇學步車不一定要有輪子,讓幼兒隨意滑動,但可選擇椅座能360°旋轉,以滿足幼兒觀察的好奇心。

2008年5月26日

怎麼又受傷


媽咪帶軒宇去買麥當勞,
結果買完..軒宇太高興,
邊走邊跳邊玩邊哼歌,
一不小心就從水泥階梯上跌倒,
將"小妞妞(小指頭)"給弄受傷了,
"咖討呼(腳膝蓋)"也擦傷,
由於是他自己的疏忽,
也不敢哭,
還要默默承受媽咪跟我的訓斥,
哈哈~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!





2008年5月25日

吃稀飯


媽咪第一次餵子珈吃稀飯,
可能是以前沒吃過,
所以感覺很新鮮,
吃得好快喔!





2008年5月22日

第一顆牙


真的不得不佩服台灣的媒體,
連子珈長一顆牙齒都能當頭條,
哈~哈~


2008年5月21日

固齒器


最近子珈喜歡亂抓東西,
亂咬東西,頻流口水,
可能是要長牙齒了...
所以媽咪特地幫他買了手搖鈴及固齒器,
希望他不要看到什麼就咬...




2008年5月20日

VITAS的海豚音


前陣子俄羅斯男高音VITAS的海豚音,
在網路上風迷全球,
如今台灣未來之男高音即將.....問世,
請拭目以待~



Vitas_Opera #2 (俄文+中文字幕)

2008年5月19日

哥哥別賴床


軒宇在睡午覺,
子珈在看電視...





2008年5月18日

過敏性鼻炎


由於軒宇時常流鼻水及鼻塞,
吃藥也沒啥改善,
醫生檢查後,
懷疑是過敏性鼻炎(鼻子過敏),
還要抽血作詳細檢查














(延伸閱讀...)資料來源:網路

【過 敏 性 鼻 炎】


過敏性鼻炎俗稱「鼻子過敏」,統計上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兒童為此所苦惱,台北市的學齡兒童更高達百分之三十三罹患有過敏性鼻炎

過敏性鼻炎的三大症狀 ─ 揉眼睛、揉鼻子及清喉嚨

常見的症狀為連續性打噴嚏、流鼻水及鼻塞等三大症狀,
並且鼻子、眼睛、喉嚨常有搔癢感,
因此罹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常常喜歡揉眼睛、揉鼻子以及清喉嚨。

臨床常見外觀症狀

鼻樑橫紋

常揉鼻子的病童,在其鼻樑根部可看到一道道的橫紋;同時鼻子也會比較朝天。

黑眼圈

病童的下眼袋也會比較黑,這是因為鼻腔內的慢性發炎,導致淋巴液回流不良而造成的。

丹尼氏線(Danial lines)

同時在下眼臉可看到數條由眼角內部向外散開的紋路,由於病童常喜歡揉眼睛所引起的。

鼻塞合併症

慢性鼻塞的結果,會造成張口呼吸、打鼾、嗅覺失靈、中耳炎、聽力減退、頭暈、頭痛以及口臭等併發症。

鼻竇炎

鼻竇容易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慢性鼻竇炎。

無法集中注意力

過敏性鼻炎所帶來這些令人不適的症狀,常造成病童無法集中注意力,上課地無法專心。

過敏性鼻炎分季節性、全年性兩大類鼻炎

過敏性鼻炎從小孩至大人都可能發生,但是發生率以十多歲的青少年較高。大致可分為兩類:

「季節性過敏性鼻炎」和「全年性過敏性鼻炎」。
「季節性過敏性鼻炎」引起過敏的因素多為花粉與黴菌,這兩種過敏原須在春暖花開及潮濕的梅雨季才會大量繁殖,因此疾病的發生人在每年特定的季節。
「全年性過敏性鼻炎」的發生率則常為全年性且會反覆發作,致病的過敏原比較廣泛,例如灰塵或塵璊等。台灣因為地窄人稠,並無大片的土地可供栽殖花草,以全年性過敏性鼻炎為主。

患有過敏性鼻炎的病患常會合併其他的過敏性疾病,如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結膜炎、蕁麻疹以及過敏性氣喘,其家族成員中也常會患有過敏性疾病。

鼻涕和血液檢驗

診斷此病時,醫生常會抽點病患的鼻涕在顯微鏡下化驗嗜伊紅性自血球(和過敏有關係的白血球)的數量,還會抽血檢查和過敏有關的蛋白質叫IgE以及IGE特異性過敏抗體,以及血中嗜伊紅白血球的數日。也可作血清或皮膚試驗直接找出致病的過敏原。

過敏性鼻炎治療

過敏性鼻炎的治療,一般來說,有藥物、減敏療法、手術治療以及環境控制等方法。

在藥物治療的方面:

包括抗組織胺、血管收縮劑、抗發炎等藥物。

(1)抗組織胺藥物:
對於打噴嚏、流鼻水的緩解很有效,但部份抗組織胺藥物有嗜睡的副作用,且長期服用後,部份患者會有效果變差甚至無效的情形:但目前已有新一代的抗組織胺藥物,不僅較不會引起嗜睡且為長效型,所以每天服藥的次數可以減少。

(2)抗發炎藥物:
主要有過敏細胞穩定劑 (如Intal 敏鼻素樂)
及類固醇(俗稱美國仙丹)兩類。(如Fixonase輔舒良)

前者(如Intal 敏鼻素樂)只作用在鼻黏膜的過敏細胞上,使過敏細胞穩定,減少鼻子的症狀,主要是用於預防,但常須連續使用三到四星期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
(3)類固醇鼻噴劑

類固醇鼻噴劑(如Fixonase輔舒良)直接噴在鼻黏膜,不經口服全身,副作用少,可直接減少鼻黏膜的過敏細胞數量,降低過敏抗體而減輕過敏症狀。類固醇有口服及鼻噴劑等兩種給藥途徑,鼻噴劑由於是局部直接作用在鼻黏膜,全身吸收量只有百分之二左右,長期使用不致於造成如月亮臉、水牛肩等副作用。

(4) 抗生素
一般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,但合併發鼻黏膜的細菌感染以及鼻竇炎時,就必須合併使用抗生素。

非藥物療法

一、手術治療

針對長期發炎,合併有鼻甲肥大,造成持續性鼻塞或合併鼻中隔彎曲症狀,手術的方式有三種:

鼻甲切除術:
將肥厚的鼻甲切除,同時矯正鼻中隔,以改善呼吸通道,而鼻甲面積減少,也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。

鼻黏膜燒灼術:
可使用電極刀、雷射刀或化學藥物燒灼鼻黏膜,使鼻黏膜縮小。手術簡便,適合懼怕開刀的患者。

鼻竇手術:適用於過敏性鼻竇炎造成鼻內鼻肉增生,或是有持續性鼻涕倒流的患者,目前可以採用鼻竇內視鏡手術予以治療。
二、環境控制

屬於非藥物治療的環境控制,避免患童接觸到週遭的過敏原,也是重要的輔助療法。

三、減敏療法

使用少量精製過的過敏原(需先做過敏原測試),注射於患者前臂皮膚下,採逐次加量漸進式的方法,刺激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,使其免於過敏原的刺激,是較能夠治本且改善體質的療法,但並非全部有效而且較耗時需要定期注射兩三年。

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遺傳性的過敏病,可檢測過敏原加強環境控制預防,避免與過敏原接觸;並使用適當的藥物來緩解症狀,反覆地發作症狀影響上課睡眠作息,可依醫囑可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治療,減敏療法並可考慮。

2008年5月17日

第三次預防注射(六個月)


預防接種前要先量身高體重,
還有基本的健康檢查..
檢查結果,一切正常







第三次接種依然是"五合一疫苗",
"六合一疫苗"還是全省大缺貨,
本次外加B型肝炎接種,
所以要打兩針..

跟其他小朋友比起來,
子珈還是很勇敢,
只哭了一下子,
連軒宇都很佩服.....